这几次讲座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来自陈煌老师的“田野调查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一讲。因为我之前读过马丁的《领悟方法》和佩雷斯的《看不见的女性》,对如何使用更多的社会学手段获得数据并且比较良善地使用这些数据比较感兴趣。我还读过《小镇喧嚣》,对老师提到的下乡过程中与村民交互的过程比较有感触。
陈煌老师在讲座中首先提到了实证研究的分类,指出了田野调查在其中的位置。我在这里被一个小例子吸引了:为了量化畜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经济学家(?)在牧场装了某种波段的摄像头,来估计牧场上所有动物排出的气体体积。在通过抽样来构建排除气体体积和真实废气排放的关系。我非常想这样利用相对廉价的传感器来获得这样新鲜、准确、有趣的数据。
之后他提到了在选择调查地区的时候要有代表性,并提到了我们本科生和经济学实验室经常做的“以大学生为主要样本”的调查与实验。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他提到学院里李智(男)老师在给火电厂负责人上课的课间发放了问卷以测量真实代表人群的决策情况。原来外出讲课还有如此妙用。我很想知道他们的决策和大学生有什么区别,也想知道是不是实验室环境本身就会带来较大的选择偏好性。
之后陈煌老师详细说了一些田野过程中的具体经历,不过他比较少提到采访中采访者本身的立场是如何影响被采访者的——这在《领悟方法》一书中花了较多的篇幅叙述。比如:当你问同学你为什么要来学习经济学,他可能回答他是为了追求去伪存真的理想、为了结合严谨的计量科学与真诚的道德选择才选择的经济学。当你问你是怎么来到经济学院的时候,他更可能回答他来到这个专业确实是有一定的随机性的。造成这两种提问引来的回答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提问词“为什么”和“怎么”产生了prompt engineering的效果:“为什么”更强调抽象的理由而“怎么样”更强调现实中的过程。我本来想过用大语言模型进行没有情感的提问,看能不能去除这些由问卷题目本身指向导致的回答偏向。但是问卷本身就会以上下文的方式影响语言模型的表现。所以这个问题的缓解还是得靠设计者在设计问卷的时候自行解决。
之后陈煌老师提到了村民的一些小猫腻:负责载他们前往各个村镇的司机经常在晚上找各种理由离开他们的视野,并且汽车的耗油量异乎寻常的大。调查组怀疑司机偷偷把油转移以获得不合理的收益,并采取了较为温和的处理手段——每天给油表拍照,以警示司机。这种村民的赖皮手段与解决问题的柔性方法都与《小镇喧嚣》里的叙事氛围十分相像。我也觉得双方达成某种较量后的平衡是比较合适的。
陈煌老师所提到的项目好像是与河北省灌溉用水有关的项目,虽然整个项目是由政府支持的。但是最后的目的还是和农民日常生活相关,也算是与社会弱势群体相关。在《看不见的女性》一书中,作者使用统计数据更多是在为女性在交通、健康等领域受到的忽视而发声。作为东亚人,我在知道人类全基因组结果东亚含量较少,难以指导本人种的研究时是有一些失望的,所以也能有一点点理解女性的各项身体数据是长期缺乏的时候的无力。作为以前是小朋友的大学生,在知道女性更多使用公共交通且公共交通的设计不适合多途径点的(女性常见的出行特征)的时候,也会回想起自己以前坐公交车的日子(虽然现在好像也是哦)。
不过,这些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在分析的过程中还是难以避免混杂变量,分布改变之类的影响。这就该说到文家奕老师关于Reduced-Form与Structural的讲座了。对于因果推断那我也是很感兴趣。我看的是珀尔《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虽然只能算是科普书,但是其中花较多篇幅提到的三种模型:链图、叉图、碰撞图,让我从高中生物的do()方法中恍然大悟,原来控制变量实验是截断了其后的所有因果关系,原来观察获得的关系控制变量之后会出现这么多的差错,而且这些差错产生的原因又是那么合理,而且这样的模型还给人类的判断力(尊严)留下了位置。接受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合理知识时是非常开心的。由于学艺不精,我对图网络的线性链接(?),自监督产生因果网络的可能都一知半解。这些因果推断和神经网络的坑都是茅家铭老师挖的,如果有可能还得让他来填一下。
说回到文家奕老师的讲座,他提到Structural form会由经济学假设来构建目标方程。刚好前几次讲座中孟磊老师提到了测算学历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的基础是某个式子。我对式子里出现的谜之学历二次方项产生了疑问。她表示这是假设学历收入递减后的自然结果。我猜这可能是类似于假设正态分布最大似然之后是平方误差的原理吧..?但是这至少非常Structural form。我有一点小小的私心希望他在讲座的开头加入chenqin在知乎“本人高中生,为什么网上有很多人说普通一本和二本没什么区别,那我为什么要努力考一本?”问题下浅显易懂的断点回归例子,并且在提到因果推断的起源时加上传染病学。
还要感谢陈滢老师讲座时轻松的氛围和简洁优雅的个人主页,让我在此期间买下了自己名字拼音的域名。并开启了接下来一个月的前端开发之路。(不可否认的是,写个人主页的坑最早还是茅家铭老师挖的,如果有可能还得让他来填一下。)还要感谢林有宏老师发了QJE让我发现他用了quantecon的库(也可能是bing的误报),让我能探索一些计算机与宏观混合的有趣操作。还要感谢周山老师在课上推荐了信任的进化这个网页游戏,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把一个有趣的经济学故事可交互化。感谢徐高老师让我学宏观津津有味。感谢李沐老师让不才的我知道了一些机器实用统计学习方法。
有趣的是:当你问我为什么要来学习经济学,我会回答我是为了追求去伪存真的理想、为了结合严谨的计量科学与真诚的道德选择才选择的经济学。当你问我是怎么来到经济学院的时候,我更可能回答我来到这个专业确实是有一定的随机性的。